创新教学模式,聚焦职业素质培养——信息与传媒学院研讨课活动纪实

信息与传媒学院于4月4日开展了《素质教育》课程的教学研讨课,本次课由信息与传媒学院冯越主讲。副校长周从军、质量处处长杨德全、教务处处长张卫利、教学督导刘大利、冯杰,学院院长管胜波、副院长杨晓以及部分教师参与了此次活动。

本次课的主题为“团队建设——角色认知”。课前,教师推荐与本课主题相关的书籍,学生通过阅读,在教师的引导下制作阅读分享汇报材料,帮助学生提升自学能力。课堂上,教师组织学生完成阅读分享、自由辩论、案例分析、角色认知水平自测、“给组员贴标签”小组活动等多个学习环节,让学生认识到如何有效地开展团队合作。尤其是在案例分析环节,选取了“集体活动中个体迟到对集体的影响”这一班级事件作为案例,紧密贴合教学主题的同时,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,真正让学生做到自主反思的同时,也对团队中的角色和价值有了具象化的认识,达成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。课堂大部分时间给到学生用于展示、讨论、分享、表达自我,教师则注重启发引导,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“教师引导、学生主导”,将课堂转变为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。课堂气氛轻松、活跃,教学效果佳。

在课后的教学研讨活动上,主讲教师冯越首先介绍了课程开发的背景、意义和课程整体设计,该课程是面向信息与传媒学院各个专业开设的一门拓展课,围绕培养有实战、有专业、有管理、有素质的“四有”新型人才这一总体目标,分4个学期、从心智结构4个维度、提炼出14个素质能力要素点作为教学内容,贯彻“以学习者为中心”这一教学理念,按照“课前引导、课中组织、课后陪伴”的教学设计理念来组织教学实施。她也对本次课的授课情况进行了深入反思。

督导室主任刘大利代表督导组进行了点评,他表示,本次研讨课教学目标清晰、重点突出、教学环节逻辑有序,教学手段实用性强,学生主体地位充分,学生在表达、思辨、PPT制作等能力方面得到了训练,课堂仪式感较强,课程能为班级管理、学生管理提供服务。同时,也提出了几点改进意见,一是继续完善课程标准,挖掘课程价值;二是进一步修改单元教学设计;三是在学生三观养成方面加强引导;四是加强信息化工具的运用,及时完成教学评价。

副校长周从军指出,本课程聚焦职业素质培养,开设意义重大,课程团队要做好教学改革试点工作,努力将这门课打造成一门精品特色课程。他要求:一是完善课程体系建设,充实课程标准;二是加强教学设计,精选个性化案例,丰富教学资源;三是加强团队建设,充分发挥集体智慧,做好集中备课等教研活动。